科研团队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团队

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为生态与环境学院的研究机构,为了申报生态学博士点需求设立生态学学科研究团队,在生态学学科研究团队下设置4个学科方向研究团队和1个特色方向团队,拟建1个学科方向研究团队和1个特色方向团队。

团队组建原则:学科方向研究团队带头人应具有省级以上学术头衔,具有高级职称,德才兼备,责任心强。组员以现有人员为基础,同招聘选拔人才相结合。团队实行带头人负责制,组员动态管理。


湿地生态研究团队

主要开展高原湿地系统结构与功能演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关键生态过程、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形成机制与增汇途径高原湿地脆弱与生态适应过程等研究,揭示高原湿地生态过程对全球和区域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与机制,构建退化高原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体系,为湿地助力应对气候变化,减缓、适应和抵御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战略需求提供科学依据,服务于云南省主要湖泊湿地生态健康的区域发展与生态保护目标。具体研究方向包括:

  • 高原湿地元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 冷湿作用下物质迁移与转化关键过程

  • 高原湿地碳汇形成机制与增汇技术

  • 高原湿地受损、退化过程与退化湿地生态修复技术

  • 高原湿地生态网络构建及其生态效应

团队带头人:

于君宝,男,博士,博士生导师、马普学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学者、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优势学科团队带头人,黄河三角洲学者、烟台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担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湿地资源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湿地保护协会常务理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席。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60余篇,其中SCI论文130篇,论文SCI总引4800余次,H指数为41,全球环境领域排名前1%;主编出版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7项(美国授权专利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项。

湿地生态研究团队主要成员(专任教师)

姓名职称专业背景备注
于君宝教授、博导环境科学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学者、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张昆副教授、硕导环境科学云南省科技副总
孙梅副教授、硕导生态学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专项”
张银烽副教授、硕导环境科学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专项
崔海军副教授、硕导自然地理学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专项
陈国柱副教授、硕导水生生物学
刘强副教授、硕导动物学
徐洋讲师地理学
展鹏飞讲师自然地理学
王伟讲师环境科学
周锐讲师环境科学
司雨蕙讲师动物学
杨福嘉讲师环境工程
洪欢讲师自然地理学

植物生态研究团队

主要开展高原湿地植物生态系统格局、成因和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从分子生态学和进化生态学角度探讨植物适应性产生机制、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机制、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以及息系统构建等研究,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优化管理提供新的思路,为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全球性挑战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发挥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做出贡献。具体研究方向包括:

  • 高原湿地植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

  • 高原湿地植物群落稳定性及其生理生态适应机制

  •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高原湿地遗传多样性影响的分子机制

  • 高原湿地植物种质资源库构建与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研发

  • 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优化管理

团队带头人:

田斌: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本科到博士阶段均毕业于兰州大学生态学专业,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青藏高原二次科学考察子课题、西藏自治区重大研究专项等多项科研项目。在Molecular Plant、Molecular Ecology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检索30余篇,H指数14。获得过中国林学会梁希青年论文二等奖等奖励。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及分子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植物生态研究团队主要成员(专任教师)

姓名职称专业背景备注
田斌教授、博导生态学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张勇副教授、硕导环境科学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专项”
陈佳福讲师植物学
岳亮亮助理研究员植物学
王雪昭讲师生态学
李晓娜讲师、硕导生态学
陈楠博士生态学
王树林博士草学
肖雄博士环境科学

修复生态研究团队

重点开展湿地及其关联生态系统污染物污染过程、暴露途径、生态环境健康风险精准评估、污染控制与修复的理论与技术。服务于环境污染防治、生态健康与食品安全等国家区域重大需求,增强人类健康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四五”环境健康工作规划》等国家重大战略方针政策提供科学理论与技术支持。具体研究方向包括:

  • 多介质污染物来源与迁移转化过程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及生态环境毒性效应

  • 湿地污染物在土壤-植物-植被系统的传输过程和调节机制

  • 污染生态系统乡土植被恢复植物技术及生态修复群落构建模式

  • 污染物健康风险精准评估与有效阻控研究

团队带头人

向萍: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第二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云南省兴滇英才计划青年人才、中国林学会青工委常委委员、全国科技成果评价专家库专家、高原湖泊生态与环境健康云南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Chemosphere (IF=8.8),Toxics (IF=4.6),Environmental Health Insights (IF=2.7),《环境卫生学杂志》等杂志编委,Biochar(IF=12.6),Carbon Research、《土壤通报》《安全与环境学报》《西南农业学报》《山地农业生物学报》《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等杂志青年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云南省创新团队、国家林草局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云南省农业基础研究联合专项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项。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82篇学术研究论文,其中SCI 49篇(IF2022合计=438,中科院一区23篇,二区21篇),EI 收录10篇,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国际和国家发明专利7,软件著作权6。被引用近4000次,H指数33。

修复生态研究团队主要成员(专任教师)

姓名职称专业背景备注
向萍研究员博导环境科学国家林草青年拔尖人才、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创新团队”、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专项”
孙仕仙教授、博导环境科学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专项”
杨桂英副教授、硕导生态学
王成尘讲师环境科学
郭兆来讲师自然地理学
冯晓宁讲师水生生物学

生态系统生态研究团队

重点开展湿地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土壤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土壤有机碳库的形成与稳定化机制、土壤有机碳在植物-凋落物-土壤界面上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其微生物驱动机理等研究。为典型区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土壤固碳能力提升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服务于“双碳”战略中关于自然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的国家目标。具体研究方向包括:

  • 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界面交换过程与循环模式构建

  • 高原湿地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 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增汇稳碳的微生物驱动机制

  • 高原湿地土壤及凋落物根际微生物生态调控过程

  • 基于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与功能提升的微生物调控技术研发

团队带头人:

王行: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Forestry Research副主编和Frontiers in Forests and Global Change编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云南省基础研究面上及重点项目5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达110,被引用超过600次。代表性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自然旗下刊物《The ISME J》及《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以及《Microbiome》、《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Plant Soil》等微生物学、土壤学国际知名期刊上。获“微生物生态青年科技创新奖”、“梁希青年论文奖”等奖项。

生态系统生态研究团队主要成员(专任教师)

姓名职称专业背景备注
王行研究员、硕导环境工程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王邵军教授、博导生态学
平云梅讲师生态学
崔圆讲师生态学
任玉莲讲师生态学
金玲博士生态学
黄凡博士环境科学

污染生态特色方向研究团队

立足于我国西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重点研究污染物在湿地、农林等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以及氮、磷等物质循环,致力于解决高原湿地、农林用地等领域污染问题,为生态系统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具体研究方向包括:

  • 高原湿地、林地重金属生态风险及效应

  • 新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效应

  • 高原湿地营养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团队带头人:

孙孝龙:教授,硕士生导师。高原湖泊生态保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新污染物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教研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9篇,累计影响因子为47,最高影响因子为11。

污染生态特色方向研究团队主要成员(专任教师)

姓名职称专业背景备注
孙孝龙教授、硕导环境工程
熊好琴副教授、硕导生态学
武淑文副教授、硕导农药
梁启斌副教授、硕导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刘雪副研究员、硕导环境科学与工程
杨娟副研究员、硕导环境科学
侯磊助教、硕导环境科学

生态与环境学院(湿地学院)省级以上人才


序号姓名名称入选年份
1郭辉军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1
2于君宝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3
中科院百人计划2008
山东省“杰青”2011
山东省优势学科团队2015
3田斌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专项2020
4向萍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专项2018
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创新团队2019
国家林草青年拔尖人才2020
5孙仕仙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专项2019
6王行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专项2018
7刘雪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专项2019
8杨娟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专项2022
9孙梅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专项2023
10张勇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专项2023
11崔海军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专项2023
12张昆云南省科技副总2024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白龙寺300号西南林业大学149信箱

电话:0871-63864277

西南林业大学 - 生态与环境学院(湿地学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0002112号-2